首 页 中心概况 新闻动态 教育视线 学术研究 资源中心 友情链接 华东各类活动获奖证书查询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视线 >正文
加强校外教育工作 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作者: | 发布时间:2014-07-17 | 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851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就“蒲公英行动计划”答记者问

由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举办的“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713日正式拉开序幕。据悉,此次活动是教育部“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将通过“建、配、管、用、研、训、协、督、宣”等多项措施,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修学旅行等校外教育,积极探索建立青少年校外教育、社会实践和修学旅行的长效机制,制定校外教育规章制度,加大校外教育的投入和师资建设,尤其是确保校外教育、修学旅行的安全。

近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特别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就“蒲公英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核心目标、校外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活动载体和实践平台

【我国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校外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有较大提高,并广泛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记者:校外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如何?

王定华:近年来,我国校外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国由政府投资兴建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共10313所,其中教育系统所属8707所(独立建制的3307所,依托乡镇中心学校场地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5400所),其余分属于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系统。

二是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共同建立了质量教育、节水教育、科普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爱粮节粮教育、档案教育、水土保持教育和环境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483个,为中小学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富优质的社会资源。

三是校外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教育部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师资培训项目,实现了100%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管理人员、100%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项目负责人和30%的骨干教师接受国家级培训的目标,校外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专业机构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提高。

四是各类校外教育活动蓬勃开展。各地校外活动场所积极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养、劳动技能锻炼等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为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丰富课余生活提供了多种选择,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记者:当前校外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

王定华:尽管我国的校外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活动场所总量缺乏、分布不均、设施设备数量少、品种不足,因此难以满足青少年活动的需要。

二是服务项目单调。总体来看偏重于特长培训,难以体现活动的普遍化、均等化,以“培训”养“活动”的运行模式普遍存在。

三是使用效率不高。教师编制不足,职称评定存在限制,缺乏必要的培训交流。学校、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足,存在“白日空”现象。

四是定位认识不清。目前,我国校外教育机构分属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科协四部门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少数校外活动场所对校外教育定位认识不清,价值追求存在偏差,忽略了校外教育应有的公益性,在招生、办班、收费等方面存在诸多乱象。

基于以上原因,为推动校外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活动载体和实践平台,教育部制定了“蒲公英行动计划”,并决定从2014年至2017年实施。

“蒲公英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和实施目标

【计划建设30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和360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组织十万科普专家进校园、百万志愿者开展各类校外服务活动;制定《校外活动场所公益性评估标准》等。】

记者:“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目标是什么?

王定华:“蒲公英行动计划”将通过“建、配、管、用、研、训、协、督、宣”等多项措施,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修学旅行等校外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建:切实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计划建设30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和360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同时对2011-2012年度批复立项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做好校外活动场所活动补助、能力提升和人员培训工作。

配:不断改善校外教育活动装备。在总结分析各地贯彻落实《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试行)》情况基础上,对《指南》进行修订完善。

管:努力健全校外教育治理体系。视情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对当前校外教育发展形势进行总结分析,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按照部门职责落实任务分工,规范联席会议办公室运作;指导各地建立健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启动《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教基[1995]14号)修订工作;指导各地做好校外活动场所安全保障工作。

用: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服务功能。开展“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充分挖掘图书馆、体育馆、美术室、实验室、操场等校内资源,整合青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校外资源,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研学旅行试点,召开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研讨会。

研:积极开展校外教育应用研究。组建校外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就校外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政策咨询、理论指导等;根据校外活动场所的不同类型和校外教育的特点,确定课题指南,开展应用性研究。培育一批校外教育理论优秀成果,推出一批校外活动场所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优秀项目和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训:着力提升校外教育师资水平。开展校外教育师资建设试点工作和2013年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开展县级校外活动场所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东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校外教师“手拉手”活动。

协:大力推进社会资源协同配合。联合相关部委做好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政策,开发适应中小学生需要的活动项目;指导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利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室)、科技活动站等资源开展校外、课外活动;组织十万科普专家进校园、百万志愿者开展各类校外服务活动。

督:认真落实校外教育督导评估。制定《校外活动场所公益性评估标准》,作为对校外活动场所公益性服务考核评价的依据。

宣:选择重大节点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开展“蒲公英之花”系列专题报道,介绍校外教育的新成就、新进展。

记者:您可否简要介绍一下今年暑期“圆梦蒲公英”主题活动的安排和开展情况?

王定华:57日,教育部在江西省兴国县启动了“圆梦蒲公英·乡村学生看县城”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为展示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决定开展2014年“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主要包括“圆梦蒲公英·社会实践助成长”活动、“圆梦蒲公英·乡村学生看县城”活动和“圆梦蒲公英·校外教师手拉手”活动三个部分。

同时,各地将组织校外活动场所开展以“圆梦蒲公英”为主题、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我们鼓励各地组织贫困地区学生和乡村留守儿童走入城市,与城市学生交流互动,共同体验现代文明生活;鼓励全国主要中心城市校外活动场所组织骨干教师赴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开展圆梦蒲公英支教行动,帮助当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全国将建150个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营地

【从2000年启动至今,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已累计投入171.6亿元人民币,专项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校外教育机构的情况,以及未来要达到的目标。

王定华: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2000年启动至今,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已累计投入171.6亿元人民币,专项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其中既包括硬件投入,也包括公益性活动补助和师资培训等。

截至2013年底,教育系统已建成各类校外活动场所3187个。“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还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分批次支持各省地级市建设150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现已批复立项120个。同时,由中央文明办、财政部与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拟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2000个,现已批复建设5400个。

为提高校外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教育部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举办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培训班和骨干教师培训班,有效提升了校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校外教育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中小学生对于校外活动的需求。现有校外活动场所多数分布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县以下农村地区接近空白。部分活动场所仍偏重于特长培养和学科补习,未能实现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下一步,教育部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进一步加大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指导各地做好校外活动场所的活动保障、能力提升和人员培训工作,努力增强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能力。

记者:对这些获得公益金支持的校外机构,是否有硬件和软件建设要求?地方是否需要有配套资金投入?

王定华:为做好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工作,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管理办法》(财综[2011]45号),对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资金使用范围与标准、项目申报与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项目申报所在地政府应无偿提供土地,须独立设置、独立建设,占地面积应在6-10万平方米之间,可以同时容纳至少1000人进行活动。申报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须经地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立项。项目申报所在地政府编办应对建成后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单位性质、人员编制予以明确,财政部门应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运转、维护和开展公益性活动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每个基地的建设标准为3000万元,其中,基本建设为2400万元,设备配置为600万元。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自主确定是否配套建设资金,我部对此不作硬性要求。

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依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我们制定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试行),指导各地切实有效地建设好、利用好综合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

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力解决“3点半”难题

【解决“3点半”难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政府可对家庭困难的孩子提供必要支持,以确保教育公平的底线。】

记者:您认为校外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王定华: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校外教育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相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外教育工作,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的生活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探究、学会创造。

校外教育有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德智体美在实践活动中相互渗透,引导青少年全面健康地成长。

记者:“3点半”难题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对此,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王定华:由于学校减负工作的推进,学生在校时间缩短,造成学生放学时间和家长下班时间(在农村地区,体现为农民的劳作时间)的不同步,学生有较长时间处于脱离学校和家长监管,即所谓的“3点半”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都在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分析已有的做法,我们发现,北京、上海、南京、济南等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解决“3点半”难题的新举措,主要围绕一条主线,即“政府购买服务、家长不需掏钱”。

需要明确的是,此项工作不属于国民教育范畴,不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即便在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一问题也不完全由政府提供经费包揽,仍需家庭支付相关费用。目前教育部门没有用于这一工作的专门经费,在经济不发达、政府财力比较薄弱的地区,单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举措就难以落实。而且,单纯依靠学校来解决这一问题,也面临场地、设备设施紧张、师资短缺、经费短缺等问题。如管理不善,还容易造成变相集体补课,从而增加学生负担。此外,教师从事课后服务工作,也会挤占备课、批改作业时间,一般不宜长期承担。

因此,我认为,各地在解决“3点半”难题时,应多种措施共同使用。政府、社会和家庭加强合作,形成合力。由政府提供一般的、基本和普惠性的服务,特别是对家庭困难的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以确保教育公平的底线。另外,在社会方面,要充分发掘社区、少年宫、科技馆等各类社会组织的潜能,特别是发挥校外教育机构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

为了及时准确地把握我国中小学开展课外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一问题,20139月,我们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开展了《中小学生课后活动机制研究》工作,现已提交课题结题报告,我们将在此研究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破解“3点半”难题。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www.jyb.cn/china/gnxw/201407/t20140716_590549.html

“均衡时代”:多几把尺子量教育

均衡发展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作为全国首个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的省份,走过了“均贫富”阶段的上海义务教育,在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该如何承前启后?处于“均衡时代”的义务教育又该有什么新的追求?

为不一样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获得适合他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划一的政府资源分配,这或许才是更深层次体现公平的教育均衡。

■尹后庆

一说起均衡发展,我总会心潮起伏。这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动态发展的持续工作,个中滋味五味杂陈伴随了我整整30年。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既映射着时代前行的印记,又面临着永无止境的新矛盾、新问题。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上海在全国起步较早,也走得非常艰辛。在我刚进机关工作时,很长一段时间联系农村教育。20世纪80年代,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与市区学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1986年,上海率先颁布了义务教育条例,把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作为考量政府是否作为的重要职责,正式吹响了上海促进均衡的号角。首先启动农村学校危房改造,然后是陈旧校舍改造。1994年,上海明确提出“建一流城市、创一流教育”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投入巨资在全市更新230所薄弱中小学,这意味着上海改善办学条件的“均衡”思路由零敲碎打转向集中财力、物力实现整体突破,而且设计的蓝图“先一步,高一层”。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上海市郊县彻底消除了设点分散、管理粗放、师资薄弱的村小,全市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焕然一新,向上海老百姓递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今天说起走过的这段路程似乎很轻松,其实在那个物资缺乏、资金不足、经济拮据的年代,要完成这样的政府工程是非常艰辛的。比如,要更新薄弱学校,可是真正薄弱的学校究竟在哪里?领导很难看到。怎么办?我们动用有限但又是在当时数额不小的费用,组织起18支队伍,租赁了18辆面包车,配备好拍摄录像的设备,悄悄开进了上海18个区县进行“暗访”,拍摄下各区县条件最为艰苦、办学最薄弱的学校现状,剪辑成20分钟的视频短片,在市教委办公会议上播放。这个配有数据分析、有现场感、有实证案例解说的短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打动了所有的领导,会议当即拍板投入数亿资金彻底解决农村村小问题。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一轮的教育均衡推进与飞速发展的上海经济社会同步,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薄弱学校更新,完全与上海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形态布局调整相结合,而90年代末期的农村村小取消,又完全与农村城市化进程相联系。这个阶段的“均衡”是有一把统一的可测的“标尺”的,那就是通过物资和资金投入,从入学机会和办学条件上确保每个孩子拥有基本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薄弱学校更新任务完成之后不久,我离开基教处长岗位,担任督导室主任。这一阶段我看到了更多的学校,同时也感受到办学条件改善后的上海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当以前令我们犯愁的经费投入和办学条件改善等问题变得比较容易解决的时候,为什么社会对教育均衡的要求反而更高了呢?为什么那个时代老百姓对面貌一新的学校能表示出满意,而现在条件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整体差异明显缩小了,可老百姓却对教育越来越不满意了呢?

到芬兰考察的经历给我反思这些问题的机会。芬兰的教育质量和均衡水平是世界公认的,然而这种高水准的均衡中始终渗透着个性化教育和评估。最终每一个学生所获得的教育资源是不同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节奏和学习风格都不一样,为不一样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获得适合他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划一的政府资源分配,这或许才是更深层次体现公平的教育均衡。

芬兰之行给了我深深的触动,我体会到均衡发展的命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要义。尽管政府配置资源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进行动态配置调整,但是资源配置的富足到了一定程度会表现出人们对物质配置水平的不敏感性,而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流,因此,只有能够关照到人的心灵成长的学校才会更优质;同样,人的因素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要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保证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不是将现有的教师平均分配,而是要唤起每一个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关注。

均衡发展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上海已经走过了“均贫富”的发展阶段,教育机会与办学条件基本保障后,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心不再只是教育事业的规模与受教育者群体的扩展,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同等受教育权的实现,就是对教育内涵、办学质量的关注。由于每所学校的文化传统、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生源基础都不尽相同,致使学校间的办学和质量水平都有差异,因此,从用一把标准尺子衡量办学水平到用多把不同标准的尺子衡量不同学校的办学质量水平,是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对均衡发展的新理解,当然“办好每一所学校”则始终是上海任何时期均衡发展的题中之义。

教好每一个孩子,表面看是不太现实的,仔细想来却是科学的。这些年,我们通过实施“新优质学校”项目,探索如何用不同的尺子衡量不同的学校。我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聚焦课程与教学这个改革的核心,不断提高教育效率,为全体适龄儿童、青少年的适性发展创造条件。上海基础教育正在追求更加优质的均衡新境界,像虹口区柳营路小学、普陀区洵阳路小学这样的“新优质项目学校”从研究学生出发,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体的精神成长;这些学校回归教育本原,把育人放在首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试想,10年、20年之后,当这些孩子走向社会、为人父母、幸福生活的时候,他们不会忘记学校从改变习惯开始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这也是我,一个教育行政工作者最大的欣慰。



返回到顶部
服务专区
交流评选申报
问卷调查
数据库填报
推荐·关注 更多>>
2020年短期课程设计交流活动评审结果... 2020-09-23
2020年论文交流活动评审公示 2020-09-23
2020年儿童教育优秀微课征集活动评审... 2020-09-23
关于开展2020年教育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 2020-03-12
关于开展教育短课程课程设计交流活动... 2020-03-12
2020年儿童教育优秀微课征集活动方案 2020-02-09
融合整合 优质均衡 ——2019年度华... 2019-11-16
2019年华东校外教育先进科研个人评选... 2019-09-19
友情链接
测试 | 测试 | 测试 | 测试 | 测试 | 测试 | 测试 | 测试 |
COPYRIGHT 华东青少年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64号 电话:021-62497151  E-mail:hdjyyj@163.com
沪ICP备13009429号-1